石国兴简介

发布时间:2010-01-22   浏览次数:0

石国兴,男,1957年5月生。1982年河北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本科毕业,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课程助教班结业。1992年1月-1993年4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学进修,2001年9月-2002年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雷丁大学访学进修。1995年-1998年曾任原河北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主持全面工作的副主任、副书记;1998年-2009年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8年以来,已主编、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著作、教材15部;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8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和“九五”规划课题2项;主持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6项、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2000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1月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2008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2012年荣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6年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模范教师。2001年被评聘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2009年被评聘为三级教授;2015年被评聘为二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后现代心理咨询、学校管理心理学。

主讲课程:研究生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后现代心理咨询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本科生课程:《学校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近10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1)2003年-2009年,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个人建构心理学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实验研究》(编号:DBB030247),经费5000元。

(2)2004年-2005年,主持并完成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编号:S01333),经费3000元。

(3)2005年-2010年,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武安市教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项。经费120000元。

(4)2006年-2008年,主持并完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和谐社会的心理和谐研究》(编号:200603014),经费3000元。

(5)2008年-2010年,主持并完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心理和谐的文化探源及其同人格、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HB08BJY003),经费3000元。

(6)2008年-2012年,主持并完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团体心理辅导与干预的实验研究》(编号:08110029),经费,3000元。

(7)2010年,主持并完成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和谐现状调查》(编号201001051),经费2000元。

(8)2011年-2013年,主持并完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和谐状况及测量研究》(编号:HB11JY012),经费3000元。

(9)2011年至2015,主持并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情绪障碍的认知损伤研究》(课题编号:C2011205110),经费50000元。

(10)2013至2016,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河北省青少年特殊人口群体心理和谐状况及其优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B13JY025),经费5000元。

近10年来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1)2006年10月,《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0月11日)获河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8年10月,心理和谐研究系列论文,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8年9月,中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教材,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与刘毅玮、黄琦、肖建伟合作,本人为第一作者)、河北师范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2010年10月,《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2010年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与白晋荣合作)。

(5)《心理健康教育新论》2014年获河北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完成。

近10年专(编、译)著、教材等:

(1)《心理健康》(河南学生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主要编写者。

(2)《每日学点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作者(与白晋荣合作)。

(4)《心理健康教育新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10,独立完成。

(5)《后现代心理咨询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第一作者(与杨绍清、张冬梅合作)。

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

(1)石国兴、曹保刚: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2)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0月11日,《新华文摘》2005年24期转载主要观点。《报刊文摘》2005年10月26日转载。

(3)石国兴、杨海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第4期,第238-242页。

(4)石国兴: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第59-63页。

(5)石国兴、闫晓军、杨绍清:主动建构学习策略和自信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6期,第1388-1391页。

(6)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的结构探析,《光明日报》(理论学术版)2007年7月3日。

(7)石国兴: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光明日报》(理论学术版)2007年10月23日。

(8)石国兴、林乃磊等: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91-95页。

(9) 石国兴、郭世魁等: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教师情绪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第3期,第703-706页。

(10)石国兴、祝伟娜:初中生感戴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年第3期.第64-66页。

(11)石国兴、张冬梅: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5期.第48-53页。

(12)石国兴、何晓飞:中学教师心理和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11期,第50-55页。

(13)石国兴、田莉娟:希望特质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第3期,第202-206页。

(14)石国兴: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探析,《光明日报(学术版·学者论坛)》,2010年4月13日。

(15)石国兴、郭世魁: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教师时间管理倾向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10年第3期,第747-749页。

(16)石国兴:养吾浩然之气—孟《孟子》心理和谐思想探析,《光明日报(国学版)》,2010年8月23日。

(17)石国兴: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2期,第88-92页。

(18)石国兴、曹保刚: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河北学刊》,2010年第5期,第223-226页。

(19)石国兴、林乃磊:班级辅导对改善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实验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第3期,第 190-193页。

(20)石国兴:孟子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83-88页。

(21)石国兴、王紫微:心理和谐概念辨析,《心理科学》,2013年第1期,第234-238页。

(22)石国兴、陆运清、王紫微:青少年学生心理和谐问卷编制,《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第2期,第166-168页。

(23)石国兴、孙贵凤:小学儿童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第321-325页。

(24)王紫微、石国兴(通讯作者):河北大学生情绪复杂性与情绪调节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第4期,第600-601页。

(25)石国兴、胡立伟:论报复社会心理的形成和防范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第35-41页。

(26)石国兴、赵海第: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偏差,《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4期,第495-499页。

(27)张枭、陆运清、石国兴(通讯作者):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状况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2期,第267-270页。